延吉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入開展質量興州活動的意見
延州政辦發〔2011〕22號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委辦局:
按照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要求和吉林省質量興省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提高我州質量工作水平,結合我州實際,現就深入開展質量興州活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實施“質量興州、質量興業、質量興企”為主線,堅持“政府推動、部門協作、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打造經濟發展優勢,促進我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利用2至3年,努力爭創全省質量興市(州)先進。到2015年,努力爭創全國質量興市先進。
?。ㄒ唬┊a品質量目標。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排序進入全省前列和全國先進行列。
1.到2015年,主要工業品的國家級和省級質量抽查合格率兩項指標均達到98%以上;出口商品的檢驗合格率達到100%。
2.創建和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品牌產品。到2015年,培育(含復評)吉林省質量管理獎企業2至5個,吉林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10個,吉林省名牌產品40個,延邊名牌產品50個,吉林省地理標志產品10個,中國馳名商標8件,吉林省著名商標160件,延邊知名商標300件。
3.科技進步水平和質量檢驗能力大幅度提高。圍繞提升和發展我州主導產業,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科技項目,全面完成《延邊州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戰略目標,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產業產能質量。以建設國家和省級檢測中心為依托,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科技服務平臺投入力度,到2015年,建設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3個,省級檢驗檢測中心2至3個。
4.有效遏制制售假冒偽劣現象。到2015年,涉及消費安全的食品、服裝、家具、兒童玩具、汽車配件、低壓電器、建筑裝飾材料、電線電纜、化妝品、衛生洗滌用品10類重點產(商)品的生產經營主體達到100%證照齊全,100%建立進貨驗收制度,100%建立不合格品召回(退市)制度,建立有效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的監督、投訴和處理機制。到2015年,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8%以上,商品計量合格率達到98%以上,主要商貿企業和各類市場假冒偽劣現象明顯減少。
?。ǘ┕こ藤|量目標。規范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行為,全面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發展一批在國家、省有較大影響的示范性、標志性優質工程和知名企業。
1.建設工程。大中型和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綜合試車、投產和驗收一次性合格,棚戶區、廉租房和校舍等建設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爭創一定數量的省、州優樣板工程,基本杜絕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到2015年,爭創省、部級優質工程3至5項。
2.交通工程。完善“政府監督、業主管理、社會監理、企業自控”四級質量保證體系,交通工程監督覆蓋率達到100%,重點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100%,一般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95%以上。
3.水利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水利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及《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規程》等標準和規范要求,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工程優良率達到85%以上。
(三)服務質量目標。到2015年,初步實現服務質量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質量保證體系。積極貫徹實施GB/T19004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創新服務品種,促進品牌化、規?;洜I。認真落實旅游、交通、電信、金融等12個行業服務質量規范和要求,用戶滿意度指數達到95%以上,培育創建1至3個省級名牌服務企業。到2015年,形成3至5個管理科學、運作規范、全國知名的服務品牌和企業。
?。ㄋ模┉h境質量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力爭實現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文明城市的目標,成為東北地區宜居城市之一。
1.推進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到2015年,全州能源節約標準、計量、統計、監測、考核和評價體系基本健全。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到國家要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量5年累計下降18%。重點污染源全面達標。
2.到2015年,城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級別(API指數)達到85%以上,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
3.到2015年,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綠地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城鎮建筑景觀、公共設施、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廣告標志和公共場所等達到城市容貌標準要求。
三、工作重點
(一)開展質量興縣(市)活動。按照“政府組織、規劃先行、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原則,強化各級政府對質量工作的組織領導,推進機制建設,全面開展創建活動。
1.加強宏觀調控,加速產品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和主導產品。大力推進新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扶持一批重點企業,爭取生產上規模、管理上水平、產品上檔次,爭創名牌產品。
2.制定質量振興計劃,明確質量目標和要求,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激勵企業不斷改善質量管理,提高質量競爭力。
3.完善優勝劣汰市場機制,創造平等競爭外部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止地方保護主義。
4.各級政府對當地質量安全負總責,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制定重大質量安全應急預案,提高對突發質量事故的應對能力,避免出現大范圍區域性的質量問題。
(二)開展質量興業活動。突出重點,從基礎著手,從源頭把關,構建具有優勢明顯、躍升強勁和發展潛力的產業體系。
1.產品質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1)立足以質取勝。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水平,積極推廣《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引導監督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保證必要的計量和檢測手段;強化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重點扶持質量效益型、自主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在產品生產制造和深加工等方面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不斷優化和提升產品質量。
(2)推進名牌創建。深入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抓好食品、醫藥品、民族特色產品、林產品、礦產品、旅游產品等支柱產業,有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3)實施標準帶動。加強食用菌、黃牛肉、人參、蜂蜜等特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和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為基礎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ISO、HACCP等體系認證;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并資助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規?;?、規范化、特色化、示范化,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積極開展原產地域保護;加強產學研戰略聯盟,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推廣轉化。
2.工程質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1)全面落實建設項目“五制”規定。全面實行項目法人制,明確項目法人主體和職責;規范項目招投標制,杜絕以不正當手段承攬工程和層層轉包、違法分包行為;實行項目工程監理制,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嚴格合同管理制,明確工程質量等級、工期要求,保障承、發包雙方的合法權益;落實工程質量安全領導責任制,嚴把工程質量關,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嚴防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2)提高施工企業準入門檻。加大對建設招標投標、施工許可、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建設監理、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力度;開展施工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充分發揮守信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大力推進工程創優活動。
3.服務質量。加強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類服務行業服務質量標準和服務質量管理規范,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和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及現代服務業企業;大力開展“質量信得過”、“消費者滿意單位”、“重合同守信譽單位”等評選表彰活動;以現代物流業、旅游產業、房地產業、餐飲服務業、中介(商務)服務業等6個行業為重點,鼓勵服務業企業以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為紐帶,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兼并和重組,促進服務行業跨越式發展。
4.環境質量。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全力開展環境專項治理。推進城市供熱管網改造,淘汰水泥行業立窯生產設施,治理大氣污染;推進服務行業污染治理,重點整治具有住宅功能的綜合樓內經營有噪音、振動和油煙污染的餐飲娛樂和加工服務項目;加強建筑施工現場封閉管理和限時管理,防止建筑施工噪聲擾民;推進交通運輸業機動車尾氣噪聲污染治理;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整治,積極創建平安社區。
?。ㄈ╅_展質量興企活動。企業是產品質量的責任主體,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增強競爭意識、名牌意識、風險意識和法制意識,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
1.工業企業要健全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質量保證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效益;加大企業質量改進、質量攻關和技術研發投入力度,通過技術升級促進產品技術性能和檔次提高,爭創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創質量管理獎和名牌產品。
2.建筑施工企業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格把關工程建設進場驗貨材料,未經檢驗合格的一律不得準入;堅持施工“三控制”,即自檢、互檢、交檢,消除不合格工程隱患;做好竣工后的維保和用戶回訪。
3.服務性企業要以增加顧客滿意度為重點,從運營組織、基礎設施、安全正點、快速便捷、方便群眾等方面改進和完善質量體系。
4.商貿企業要以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購物放心一條街”、“商業服務誠信計量示范單位”等活動為契機,嚴格把關商品采購渠道和進貨驗收,實行出售商品先行負責制,全面落實國家“三包”規定,降低顧客購物風險。
四、責任分工
各縣(市)政府負責組織開展本轄區質量興縣(市)活動,提出并落實質量興縣(市)工作目標。
州發改委要把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先推薦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申報省級以上重點項目;建立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三大體系,實現節能環保一票否決;負責服務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服務質量目標。
州質監局要認真組織貫徹執行開展質量興州活動意見,全力推進質量興州戰略,定期發布產品質量狀況報告;履行質量興州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質量動態定期報送制度;制訂考核指標、考核辦法以及組織或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對各地、各部門年度考核等。同時,加強企業技術基礎和質量管理工作;負責產品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產品質量目標。
州環保局要認真做好環境質量監測和監督工作,定期發布環境質量狀況評價;對超標排放企業要限期達標,逾期未達標者,依法予以關停;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工藝技術;負責環境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環境質量目標。
州食藥監局要依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加強對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負責貫徹落實國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質量水平;嚴厲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規范餐飲服務環節市場秩序。同時,要加強對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等行業的質量監管,扶持相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負責牽頭餐飲質量組日常工作,組織落實餐飲質量目標,同時負責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妝品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藥品質量目標。
州工信局要根據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質量振興規劃及工作目標,引導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對列入名牌培育目錄企業申報國債貼息項目、重點技改項目和技改貼息安排方面予以扶持。
州財政局要認真落實促進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支持解決實施質量興州戰略的必要經費。
州統計局要將產品質量等級品率、質量損失率、新產品產值率、名牌產品貢獻率、質量競爭力指數5項指標納入正常的統計渠道,為質量興州戰略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
州工商局要加強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把好“市場主體準入關”,維護市場秩序;引導和支持企業創立馳名(著名)商標,查處擾亂市場秩序和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負責流通領域質量組日常工作。
州商務局要加強行業監督、管理和指導,推動行業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服務質量標準,提高服務質量管理水平。
州檢驗檢疫局要加強進出口企業及其商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嚴厲打擊逃避檢驗檢疫行為。負責出口商品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出口商品質量目標。
州科技局要建立高科技發展基金,大力扶持高科技產業,扶持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中心,在科技經費安排上向科研院所和名牌企業傾斜并提供專利服務。
州委宣傳部要跟蹤報道質量興州進程成果,開設專題欄目發布質量狀況,引導全社會重視、支持質量工作,提高全民質量意識,負責宣傳報道組日常工作。
州教育局要在職業學校廣泛開展質量基礎專業知識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質量專門人才。
州住建、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要強化對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的質量管理,督促工程各方主體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定期發布工程質量評價狀況。由州住建局負責工程質量組日常工作和組織落實工程質量目標。
州交通運輸、旅游、衛生等部門要積極配合服務質量組牽頭部門,全面推行服務領域國家標準,開展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培育服務品牌。
州農業、畜牧、水利等部門要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廣節水農業和農業標準化示范成果;推行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以及有機產品認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由州農委承擔農產品質量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落實農產品質量目標。
州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有關職能部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服務領域欺詐和工程建設領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不斷為我州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創名優活動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務。
州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督查責任落實情況和目標完成情況。
銀行、保險、證券、郵政、電訊、電力、供熱等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配合服務質量組牽頭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服務質量標準,提高服務質量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ㄒ唬┣袑嵓訌娊M織領導。州政府成立深入開展質量興州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質監局,負責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共同推進。州政府將對質量興州戰略實施目標管理,納入各地、各部門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對考核中成績顯著的進行表彰獎勵,對考核不達標的進行通報批評,對轄區內出現較大質量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
?。ǘ┘哟笳叻龀至Χ?。各級財政要加大質量工作經費保障力度,適時增加實施名牌戰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質量提升、認證認可、標準制修訂及推廣實施等專項經費投入。建立“延邊州質量管理獎”制度,對獲得吉林省質量管理獎、延邊州質量管理獎的企業,給予表彰并頒發榮譽證書;對獲得“吉林省名牌”稱號的生產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獲得“延邊名牌”稱號的生產企業一次性獎勵3萬元。
(三)提高全民質量意識。新聞媒體要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通過“3.15”、“世界標準日”、“質量月”等活動載體,宣傳報道質量工作狀況和質量興市先進典型,曝光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有關監管部門要建立統一、科學、權威、高效的質量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公布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信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有關企業要結合實際開展經常性的質量教育培訓,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和技術創新能力,打造自主核心技術和品牌產品,努力形成全民參與質量興州戰略的良好氛圍。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此件公開發布)